缅甸近期遭受了7.9级强震,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损毁。以下是关于缅甸疫情和地震影响的最新动态:

1. 疫情情况:

霍乱和急性腹泻:自去年7月以来,缅甸暴发霍乱和急性腹泻疫情,已蔓延至17个省邦中的9个,包括曼德勒地区。

登革热和疟疾:地震重灾区除了霍乱疫情外,还暴发了登革热和疟疾等流行病。

防疫措施: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与缅甸卫生部合作,开展灾后救援和疫情防控等工作。中国公羊救援队防疫消杀特勤队也在缅甸曼德勒进行防疫消杀作业。

2. 地震影响:

人员伤亡:截至目前,缅甸全国受灾地区的死亡人数为1644人,受伤3408人,失踪139人。

高温和传染病风险:地震灾区气温较高,近几天甚至出现40℃高温,病n 国际援助:世卫组织将缅甸地震定为最高级别紧急事件,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发出紧急呼吁,寻求募集1亿瑞士法郎(约1.15亿美元)为10万缅甸民众提供救助。

3. 中国公民:

受伤情况:已有12名中国公民在地震中受伤,目前正在接受救治。

4. 紧急状态:

进入紧急状态: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宣布地震受灾地区进入紧急状态。

请注意,以上信息是基于2025年3月31日之前的最新报道,后续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。你知道吗?最近缅甸那边的疫情可真是让人捏把汗呢!一场地震过后,不仅房屋倒塌,人心惶惶,还带来了不少健康隐患。今天,就让我带你一起看看缅甸疫情的那些事儿吧!

地震过后,疫情如影随形

3月28日,缅甸发生7.9级强震,震区一片狼藉。这场灾难并没有就此结束。由于震区气温较高,救援人员表示,地震过后,登革热、霍乱、疟疾等传染病可能暴发。
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主任医师丁新民指出,地震、海啸等灾后救援,特别是在东南亚这类气温偏高地区,需要特别预防肠道传染病。地震后的饮用水易被污染,需防控伤寒、肝炎、霍乱等传染病。而震区灾民集中居住,交叉感染概率大增。

防疫形势严峻,救援人员全力以赴

面对严峻的防疫形势,我国救援队伍迅速行动,携带救援设备和物资紧急奔赴缅甸地震灾区。中国救援队秘书长王英颉表示,当地基础卫生条件和饮用水供给设施较弱,经灾害破坏后修复能力也差,他非常担忧未来一周内疫病可能暴发。

救援人员们不畏艰险,在高温下进行防疫消杀工作。他们提醒大家,老人、儿童以及伤员是肠道传染病等的易感人群,尤其要做好保护。同时,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也要保护好自己,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,居住和饮食过程中做好防护。

联合国提醒:缅甸可能暴发传染病,生存状况堪忧

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表示,缅甸很多地区都像实皆市这样缺乏供电以及基本生活物资,灾民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。加上正值夏季,天气炎热,在这种条件下,未来一段时间当地可能会有传染病暴发的风险。

世界卫生组织提醒,灾民涌入过度拥挤的避难所,加之供水和卫生基础设施遭到破坏,极大增加了传染病疾病暴发风险。目前,缅甸民众正面临呼吸道感染、皮肤病、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威胁。

中国救援队紧急应对,为缅甸灾区带来希望

面对疫情,中国救援队紧急应对,为缅甸灾区带来希望。他们不仅提供医疗救助,还开展防疫消杀工作,为灾区人民筑起一道健康防线。

据央视新闻报道,29日前往缅甸的中国救援队全员已在飞机上服用霍乱疫苗。中国救援队队长赵明表示,抵达灾区后,救援队将接领具体搜救任务,派出救援小队对执行任务现场进行实地勘查,并选择安全合适的位置搭建营地。

专业人士:登革热是缅甸震区大麻烦,高温加剧救援难度

一位曾携搜救犬参与土耳其大地震救援的专业救援人士表示,高温天气对搜救犬不利,因为它们在工作中主要依靠嗅觉,天气炎热时需要张嘴喘气,工作时间也会受到限制。高温天气同样对施救人员及废墟下的被压人员构成考验。

中国探险协会应急救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宛嵬指出,缅甸震后救援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是当地的医疗问题,特别是后期的防疫问题非常关键。他提到,缅甸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、当局运转能力较弱以及气温较高,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救援难度。

缅甸疫情形势严峻,但我国救援队伍正全力以赴,为灾区人民带来希望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缅甸疫情早日得到控制,灾区人民早日恢复正常生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