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强东最近再次提到了“兄弟论”,并在多个场合发表了相关言论。以下是他的主要观点:

1. 定义“兄弟”:在5月24日的线上讲话中,刘强东明确表示,那些享受生活、不想拼搏的员工不是他的“兄弟”,而是“路人”。他认为这些员工的存在会损害那些拼搏的员工的利益,对他们不公平。

2. 业绩导向:刘强东强调,长期业绩不好且不拼搏的员工不是他的“兄弟”。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员工努力工作,提升公司的整体业绩。

3. 对员工的保障:刘强东在朋友圈中提到,去年是京东创业20年以来最有成就感的时候,因为1200多名快递小哥退休了,他们可以一次性提取数十万元的公积金和每个月平均5350元的退休金,以及医保全覆盖。刘强东强调,这些福利是公司全额承担的,目的是确保员工退休后获得足够的保障。

4. 对知识和技术的看法:刘强东表示,知识、商业模式和技术算法都不应该用来压榨社会最底层的员工,公司的利润和市值也不应该建立在底层百姓无保障的生活之上。他呼吁所有快递员和骑手都能获得五险一金的待遇。

5. 公司调整:刘强东还提到,公司经过半年多的调整,各项参数向好,所有采销岗位的员工从7月1日起涨薪,现金薪酬最低涨幅为20%。

总的来说,刘强东的“兄弟论”旨在激励员工拼搏,提升公司业绩,同时强调对员工的保障和福利。你有没有注意到,最近刘强东又提起了那个“兄弟论”啊?这可不是简单的重复,而是他对于京东企业文化的一次全新诠释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,看看刘强东是如何重新定义“兄弟”的。

一、兄弟,不再是简单的情谊

以前,刘强东总是把京东的员工称为“兄弟”,给人一种大家庭的感觉。但这次,他似乎要给这个称呼加上一些新的定义。

在最近的一次高管会议上,刘强东说:“业绩好,不用加班;业绩一般,只要拼搏,公司永远不会辞退你;但业绩不好,又不拼搏的人,这家公司都不能容忍。”这番话,无疑是对“兄弟”这个称呼的一次重新定义。

以前,兄弟就是一起奋斗、一起分享的伙伴。现在,兄弟还要有业绩、有拼搏精神。这不仅仅是对员工的要求,更是对京东企业文化的一次升级。

二、业绩与拼搏,是兄弟的标配

刘强东的这番话,其实是在强调业绩和拼搏的重要性。在京东,业绩和拼搏已经成为衡量员工是否是“兄弟”的标准。

业绩好,说明你在为公司创造价值;拼搏,说明你有奋斗精神,愿意为公司付出。这样的员工,才是刘强东眼中的“兄弟”。

而那些业绩不佳、又不拼搏的员工,刘强东直言:“不是我的兄弟。”这句话,无疑给那些“躺平”的员工敲响了警钟。

三、薪酬新政,激励与挑战并存

刘强东的这番话,不仅仅是对员工的要求,更是对京东薪酬体系的一次改革。

据报道,京东将给采销人员大幅涨薪,以此来激励他们创造更好的业绩。这无疑是对那些拼搏的员工的肯定,也是对整个京东团队的激励。

挑战也随之而来。那些业绩不佳、又不拼搏的员工,可能会因为涨薪而感到压力。毕竟,在京东,业绩和拼搏已经成为衡量员工的标准。

四、兄弟论,背后的思考

刘强东的“兄弟论”,其实背后有很多思考。

首先,他希望打造一支真正能为京东未来发展贡献力量的团队。在电商竞争激烈的今天,只有优秀的团队才能在市场上立足。

其次,他希望通过业绩和拼搏的标准,来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员工。在京东,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“兄弟”,只有那些真正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员工,才能得到认可。

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标准,来提升京东的整体竞争力。在电商行业,只有不断进步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
五、

刘强东的“兄弟论”,无疑给京东的员工带来了新的挑战。但这也是一种机遇,因为只有那些真正有实力、有拼搏精神的员工,才能在京东这个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
让我们一起期待,刘强东的“兄弟论”能为京东带来怎样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