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降温学区房,房价回落,家长焦虑与教育资源的重新审视
北京学区房,曾经的“烫手山芋”,如今却逐渐降温
还记得那些年,北京学区房的热度,简直可以用“疯狂”来形容。家长们为了孩子能上名校,不惜一掷千金,甚至不惜背负巨额贷款。如今,这股热潮似乎正在慢慢退去,学区房市场开始出现降温的迹象。
一、政策调控,多校划片成“杀手锏”

近年来,北京市政府为了遏制学区房过热现象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。其中,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“多校划片”政策。所谓多校划片,就是将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,让适龄儿童在多个学校中随机选择,从而降低对单一学校的依赖。
这一政策实施后,家长们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。曾经,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能上名校,不惜一切代价购买学区房。如今,多校划片让家长们有了更多的选择,不再盲目追求名校,学区房的热度自然有所下降。
二、六年一学位,让学区房不再“一房难求”

除了多校划片,北京市还实施了“六年一学位”政策。这意味着,一套住房在六年内只能供一个孩子入学。这一政策有效地遏制了炒房行为,让学区房不再“一房难求”。
据《北京日报》报道,自2020年7月31日起,西城区购房并取得房屋产权证书的家庭适龄子女申请入小学时,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,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。这一政策一出,家长们纷纷奔向了西城各个重点小学学区附近的房屋中介,试图在政策实施前为孩子争取到名校学位。
三、优质教育资源扩大,缓解家长焦虑

除了政策调控,北京市还通过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改革等方式,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。据《经济观察报》报道,目前,北京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小学校已纳入学区制管理。2019年,小学就近入学率达到99%以上。
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,让家长们不再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焦虑。家长们开始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,而不再单纯追求名校。
四、周边学区房逐渐升温,市场趋于理性
在多校划片和优质教育资源扩大的背景下,北京学区房市场逐渐趋于理性。曾经那些“天价学区房”开始出现降价现象,周边学区房逐渐升温。
据《每日经济新闻》报道,最近3年都不要碰‘金德月’的学区房了,尤其是老破小。”在记者走访中,无论是在北京西城浸淫多年的经纪人,还是对西城学区房颇有研究的家长们,都给出了这样的共识。
五、家长心态转变,关注孩子全面发展
在政策调控和优质教育资源扩大的背景下,家长们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。曾经,家长们为了孩子能上名校,不惜一切代价购买学区房。如今,家长们开始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,而不再单纯追求名校。
一位去年6月冲刺购买了德胜学区老牌牛小”育翔小学对口学区房的家长说:“买房的时候已经知道多校划片政策,但还是想赌一把对口牛小”的概率,去年录取结果已经浇了一盆冷水,今年孩子终究还是被调剂去了隔壁新街口学区普通小学。”
这位家长的话,代表了众多家长的心态转变。家长们开始关注孩子的兴趣、特长和个性发展,而不再单纯追求名校。
北京学区房市场正在逐渐降温。政策调控、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和家长心态转变,共同推动了这一变化。未来,学区房市场将更加理性,家长们也将更加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。
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!